當前社會,“亞健康狀態”逐漸被大家重視,很多人會長期的出現一些癥狀,
比如失眠煩躁、口干舌燥、飲不解渴或飲后更渴、潰瘍虛火、皮膚松弛、皮膚長斑、皮膚偏油、心慌心悸、胸悶氣短、咳嗽痰粘、自汗盜汗、反酸燒心、乏力納差、腹瀉、便秘、腰膝酸軟、關節疼痛等,
但是在醫院檢查后發現身體的各項檢查都是正常的,
尋求中醫診治后,經常會被告知“氣虛”。
一、什么是氣?什么是氣虛?
首先要了解人體內的氣是什么?
氣就是津液。
氣虛,就是津液不足。
二、氣虛是怎么來的
為何“氣虛”?
第一:補氣不足,第二:泄氣太過。
此次就從“飲水”的角度,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,
如何通過飲水,來達到補氣的目的?如何避免在飲水中泄氣?
因為錯誤的飲水方式,會讓“補氣”功虧一簣,甚至是“氣虛”的主要原因。
三、從氣的角度看,“飲水”意味著什么?
飲水就是在補充人體津液,津液就是人體的“氣”。
飲水是補氣、補津液最直接的方式。
“飲水的作用”表現在兩個方面:
1.飲水可以補充人體消耗的津液,即“補充津液”;
2.飲水可以在人體津液的基礎上增加津液的總量,即“增加津液”。
四、常見飲用水的分類
飲用水分為三類:1.白水,2.有物無味的水,3.有物有味的水。
1.白水:水里沒有什么東西,就是普通的水、自來水、礦泉水等,不包括純凈水,這類水好比“過路水”,可以幫助新陳代謝,但是尿量會相應的增加,最后人體的津液更新了,但是津液的總量沒有增加,所以白水,主要起到“補充、更新津液”的作用。
2.有物無味的水:即在水中少量的放一些物質,使水含有一些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,但是水的味道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或者味道非常淡,比如放糖不甜,放鹽不咸,放茶不苦等。
3.有物有味的水:即在水中較多的放一些物質,使水含有一些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,但是水的味道比較明顯,甚至味道很重,比如偏甜、偏咸、偏苦、偏酸、偏辣或者偏濃等。
五、如何讓“飲水”真正的起到“補氣”的作用?
精化為氣,氣傷于味!
有物無味的水,營養物質溶于水被人體吸收轉化為津液,這種水可以------
(2)增加人體的津液總量,
(3)同時人體內部原有的津液不會產生變動和消耗,
(4)對人體亦不會產生明顯的負擔和負面影響。
2.有物有味的水,水中物質的濃度偏高,味道偏重,這類水進入人體后:
第一步,進入胃中,會刺激胃酸分泌,胃酸的分泌就是津液的消耗;
第二步,胃酸分泌的越多,在胃酸進入腸道后,會刺激膽汁和胰液的排泄和消耗(膽汁和胰液是肝臟和胰腺的津液所化),以達酸堿中和,保護腸道的目的,此時肝臟、胰腺的津液出現了消耗;假如飲入的液體中再加入一些乳制品等,其中的脂肪和蛋白質,需要消耗膽汁和胰液,那么就進一步增加了肝臟和胰腺的負擔。
第三步,這些濃的液體進入小腸,小腸需要分泌自身的津液去稀釋和分解這些高濃度的液體,然后才能把這些液體吸收轉化。
在整個吸收的過程中,體內原有的津液在反復的、多次的變動產生了大量的消耗。
此為“氣傷于味”。
因此,長期喝“濃飲”的人,更容易“氣虛”。
最后,建議在飲水時,飲白水或在水中加入少許物質,比如糖、鹽、大棗、枸杞、茶葉等等,做到“有物無味”,以達到“補氣,不泄氣”的目的。
供稿:董 駿
初審:陳智奮
編輯:伍杰秀
終審:周桂花